摄影
手机摄影从小白到大师
摄影软件
2024摄影培训软件
廿四节气
摄影史
布列松
一张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黑白照片,却是世界级的的艺术作品
【名家名作】布列松:24幅经典摄影作品,重现传奇的一生!_中国
摄影史上的一道门 | 布列松经典摄影作品选 - 知乎
回溯历史,看看那些最初的照片
全新手机摄影课
摄影参数
烟花
星空
FlashQ M20说明书
摄影分享
202504摄影培训
元沙村摄影培训
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
-
+
首页
一张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黑白照片,却是世界级的的艺术作品
# 一张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黑白照片,却是世界级的的艺术作品  30多年前,在每个月工资不足百元的时候,买了一个一千五百元的单反相机,因为喜欢摄影那种相对于绘画的便捷快门。其实当时也只是一张记录,那些工作和生活的瞬间。现在已经不再用相机,至今仍保存的一个胶卷只是一份记忆罢了。 依然喜欢用照片记录点什么,都是用手机,而且打上时间地点这样的附注在照片上,曾经有学生建议我去掉这个附注,因为它破坏了照片的艺术性。我说谢谢关注,大约因为喜欢读点历史,因此不为艺术,只为一份记录而已。 在拍照的过程中,逐渐发现,要捕捉到那些值得记忆的瞬间,同样需要付出很多,并不亚于静心完成一幅画的努力与执着。但是唯独给我留至今日的习惯就是看见艺术照片,总是忍不住去假装欣赏一番,但是依然有所心动。 今天看到一张照片,而且还是黑白的。咋一看,很普通,但是在布列松眼里,这却是一种世界级的艺术照片。布列松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,更是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。他使摄影真正成为兼具思想深度和历史厚度的艺术。他将对人类社会的理解,对人类集体命运的认知,置于镜头之下。让摄影成为一种超越文字的力量,兼具历史档案价值。 大约1931年,20岁出头的布列松在期刊上看到了这张照片。于是这张照片对于布列松决心以摄影为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。 1977年布列松在一封信中写道,这张照片充满了“如此强烈,如此即时,如此快乐的生活,这样一位奇才,时至今日,我还是为他的作品感到陶醉。”他接着写道:“这使我突然意识到摄影可以通过瞬间达到永恒,就是这幅照片影响了我。” “通过瞬间达到永恒”是一个很高的美学境界、艺术境界。可见,布列松那时对于艺术的理解就很在行。 照片取材于东非的坦噶尼喀湖畔,它首先给予人们的,是原始、自然、快乐、无拘无束的感觉。在这个基础上,便可以激发读者们的各种联想,诸如生命的状态、人生的意义、人与自然的关系、文明发展的利弊等等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、商业化发展到20世纪二三年代初,已经使西方的传统生活方式、传统情感模式,受到了很大的冲击。这与我们今天诟病高楼大厦、“朝九晚五”进而向往慢生活,向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,向往朴实和善的人际关系,本质上是一个样的。 芒卡西拍摄这张照片,布列松喜欢这张照片,都是以上述的社会思潮为背景的,而布列松所说的“通过瞬间达到永恒”,大概便是在说,“通过黑孩子奔向自然之水的瞬间,表达了人类追求和谐、自由、快乐的永恒愿望,而摄影是可以抓到、呈现这一瞬间的,所以摄影是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艺术手段的,照片是可以达到绘画作品的艺术高度、精神高度的”。 你看黑孩子们的肌肉、身材是多么的原始而又健康;你看他们奔跑的身姿是多么的美丽。虽然是背影,但读者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那欢乐的情绪,想象出他们那自然质朴的笑脸。几个生活在近乎原始文明环境中的黑孩子,竟然把人们的情感与灵魂引向了天堂。 这张照片的形式几近完美。黑人是较难拍的,因为他们的黑皮肤很难还原成层次丰富细腻、反差适中的影像。芒卡西将黑孩子处理成半剪影的效果,解决了上述的矛盾。这幅作品形式上的最大魅力,当然是三个孩子那绝美体态,但也不能忽视另一个要点——白色的浪花。 浪花的白色,将黑孩子近乎剪影的身躯映衬得清晰强烈。试想,如果背景改成灰色的湖水,这张照片的整体影调一下子就会变得很“闷”,这不但会使视觉效果差了很多,还会使自由、欢快的气氛黯然失色。照片中,孩子们的欢快与远处腾溅的浪花相得益彰,这自然之水、上帝之水仿佛在兴奋地呼唤着:“孩子们!快来吧!”。 照片左侧的一只手该不该剪裁掉呢?我们猜想,这只手的入画,很可能不是芒卡西的有意为之,因为抓拍这种高速运动的画面,摄影师很难做到这样精细的控制。当底片冲出来后,芒卡西一定为这只手而踌躇了一番——裁不裁掉它呢?芒卡西最终选择了“不裁”。这不仅是受到了当时的“现代主义艺术”潮流的影响,还应该有另一个原因——这只手“将作品的指示空间及读者的想象空间大大地扩展了”。有了这只手,奔向浪花的,就不只是这三个黑孩子了,而是无数的孩子,而是全人类。
laowuli
2024年8月11日 16:02
转发文档
收藏文档
上一篇
下一篇
手机扫码
复制链接
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
复制链接
Markdown文件
分享
链接
类型
密码
更新密码